加载中....
首页 > 育儿知识 > 行业热点 > 小学“等第制”评价你咋看?会导致课内松、课外紧?

小学“等第制”评价你咋看?会导致课内松、课外紧?

www.babyzone.cn2016-09-23 10:37:31来源:中国青年报

从今年9月开始,上海将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淡化具体分数,而以A、B、C、D或者“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等方式来评价,加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无独有偶,北京一些小学也开始实行低年级乐考。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支持小学“等第制”评价。49.6%的受访者认为是注重素质,符合教改理念,41.8%的受访者认为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但有49.4%的受访者担心由此产生课内松、课外紧,进一步增加家长负担。

受访者中,00后占0.4%,90后占19.8%,80后占53.5%,70后占19.7%,60后占5.4%,50后占1.1%。

55.7%受访者支持小学“等第制”评价

调查中,55.7%的受访者支持小学“等第制”评价,23.1%的受访者不支持,21.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在沈阳某教育机构工作的教师赵明媛说,在百分制的评价机制下,学生和家长的弦都绷得很紧,“很多周末在我们这里补习的四五年级学生,学习成绩都不错,但只要不是考了100分,家长就认为还不够好,还需要进步。”赵明媛认为,采用评级方式考察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同时,家长也不用只盯着孩子的成绩看,可以有更多精力关注孩子们的特长、品德等方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金忠明说,小学“等第制”评价本身出发点是好的,可以淡化分数的影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小学就是普遍采用五分制评价。这次上海的改革亮点是增加了个性化的评价,会改善“分分计较”的情况,具有积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文介绍,评分本身有多重功能,最重要的功能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达到了什么程度,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有鼓励、提醒的作用。“有些情况的确不需要精确的分数来衡量,比如语文中的一些题目,还有品德课、作文课等,不斤斤计较分数,对孩子有保护作用。但也有一些课程是需要精确评价的,比如写字、计算,有一个精确的分数就知道是否有问题,掌握得怎么样”。

李晓文说,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面对考试的心态,考试成绩是用来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了解学习状态的,而不是用来比较。要让学生和家长知道能力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东西,不是固定的,成绩不能说明孩子是聪明还是笨。适当地把每一次考试当成一个检查,学会自我调节,纠正自己的状态,这才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49.4%受访者担心“等第制”评价会导致课内松、课外紧

对于小学“等第制”评价,49.6%的受访者认为是注重素质,符合教改理念,41.8%的受访者认为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41.7%的受访者认为会给学生更精准而有效的指导意见,35.5%的受访者认为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

但同时,也有28.3%的受访者认为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22.9%的受访者觉得会失去学习中“比较”的意义,22.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有一脉相承的中高考改革方案,20.4%的受访者担心影响以后的升学。

“教育评价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更需要积累经验后作出判断。上海小学‘等第制’评价从低年级施行,到所有小学、全部年级推广,时间太短,仓促了一些。”金忠明说,上海的基础教育有明显的强项,新课改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不乏一些短板,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上海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两次获得全球第一,但是中国学生在关于想象力的检测上,落在倒数第一,创造能力位列倒数第五名,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也不强。这些短板需要在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去突破,而目前的评价在这些方面重视不够,还需要深化研究。

“另一方面,光由小学对学生作出评价是不够的。等被评价者进入中学、大学后,反过来对自己当初接受的教育模式进行再评价,才会更真实、更客观、更有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大数据的累积分析,由教育部门定期通告,就会对完善基础教育形成一个倒逼机制。”金忠明说。

金忠明认为,小学“等第制”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最大的困境,还是在作为评价主体的老师。老师的确对学生最了解,但是一个学科有很多观察的维度,老师面对班里几十个学生,在短时间内作全面的观察会比较困难。“‘等第制’评价对老师的素质要求特别高,教师的认知水平、思维质量、对话和沟通的能力等都需要提高。这不仅是对工作量的要求,更是对老师能力的要求。而这个问题不是短期培训能够完全解决,需要老师们转变观念、积累经验、提高素养,否则在新政策的推动下进行简单化的操作,就会陷入新的误区”。

调查中,49.4%的受访者担心“等第制”评价会导致课内松、课外紧,进一步增加家长负担。26.6%的受访者对此不认同,23.9%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标签: 小学    “等第制”     | 评论()  

 
热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