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每年学费十几万
这个表格是南都记者通过走访或电话采访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如有出入 ,解释权归校方。
上课见的是外籍老师、教材和同学交流用的都是英文、每天下午三四点就放学、不用写作业不上补习班……深圳有一帮孩子几乎过着“半留学”的生活。而且随着英语教育的低龄化趋势,这帮孩子的年龄层最早从幼儿园就开始,一直延续至高中。你担心他们知识量不够?也许是,但西式教育强调的并非知识量而是思维方式。其实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孩子一旦接受纯正的国际化教育,意味着和中国教育体制的脱轨,若重返传统学校除了英语几乎都是“差生”,出国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必然的出路。
1、正规的国际学校要经过国外教育部的认证
从英国回来深圳工作的英籍华人Fiona正在为6岁的混血女儿选择学校而头疼:“看了几家‘国际学校’或是标榜国际化教育的学校,黑麻麻一片全部疑似中国孩子,白皮肤的显然成了‘弱势群体’。其实我判断一所学校是不是纯正的国际血统,不仅仅是看老师和教材来自哪儿,只要看多数来接孩子放学的妈妈,和孩子交流是不是用中文就能大致判断出来。”
深圳“国际化教育界”让人混沌的地方在于,叫做“国际学校”的,未必就是你想上的那种国际学校。Fiona的方法也许有些随意和武断,不过学生国籍的多元化的确是国际学校的一项标志。在深圳知名度最高、也最受认可的两所国际学校中,蛇口科爱赛国际学校QSI的学生来自10多个国家,蛇口国际学校 SIS的学生国籍甚至有40多种,其中人数最为集中的是欧美学生和韩国学生。其实按照中国的政策还有一个简略的判断方法,那就是真正的国际学校只招收外籍人士的外籍子女,至少学生本人拥有非大陆籍。
在QS I校长拉斯・培杰(RussPage)的理解中,“国际学校”的标准之一,就是由某国的教育机构在本国以外的国家所创办,拥有方为外籍,使用的教学大纲应该是本国(而不是学校所在国)教育体系中的,其毕业文凭被本国承认有效。据美式教育幼儿园加州儿童会创办者、美籍华人杨帆的理解,正规的国际学校除了需要获得省或国家教育局许可,还需要经过国外教育部的认证(Accreditation)每年进行评估和检测,达标之后才会颁发认证。
据了解,深圳有多所国际类型学校,“SIS、QSI是针对外企海外籍员工而开设的,提供最完整的2- 18岁课程,并受美国教育部管理,都采用美式大纲,参加全美考试。此外深圳还有韩国人学校、日本人学校,以及南山国际学校(即中加学校国际部)和深美国际学校。”拉斯・培杰说。其实深圳还有一些定点招生的国际学校,比如大亚湾法国人学校,但并不对外开放。
2、可招国内生源的国际化学校也颇受家长欢迎
国际学校严格的国籍要求将一批深圳家长和孩子限制在了门外,而奉行国际化教育理念却并不要求国籍的学校非常讨巧地填补了这部分市场。在这些学校中,和国际学校更为接近的是采用纯英语教学、课程及教材都来自西方国家的学校,最典型的应当算是城市绿洲学校,采用的是英国剑桥课程,教师以欧美人居多,也配备了中文助教。今年9月即将开学的曦城国际学校,作为香港国际学校的姐妹学校,采用纯美式教材,但招生并无国籍限制,应当也归入此列。
有趣的是,随着英语教育低龄化的趋势,“国际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也成了教育者和家长的一项共识,深圳幼儿园中也出现了外教为班主任、纯英语教学的教育方式,比如加州儿童会和美加幼儿园。3岁的V ito在加州儿童会上学快一年了,现在他的通行说话方式是这样的:“请把那个blue的吸管给我”,或是“妈妈你知道鼻孔怎么说吗?nostril”!
在深圳还有一类学校相当受家长们欢迎,那就是与国外某教育部门或者大学合作、直接为学生留学做准备的学校,如深圳中加学校、富源文武学校伦敦城市学院、深圳美中学校国际部等。家长刘长卿说:“这类学校往往既不耽误国内传统课程的学习,又能接触到国际化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老实说,我们这些家长会观察孩子能不能跟上国内课程,实在跟不上还可以考虑出国,就是抱着双保险心态。”
相较之下,和国内传统学校最为接近的“国际化教育模式”要算“双语学校”了,双语学校把英文作为学科来强化。典型代表诸如南山中英文学校、东方英文书院。它们往往采用中国教学大纲,但十分侧重英语教学和运用,也有不少外籍学生就读。“双语教育”似乎在幼儿园阶段更为普及,英皇幼儿园、维多利亚幼儿园、波托菲诺儿童中心、中信红树湾培基幼儿园、曼哈幼儿园……均宣称奉行中英文教学。以英皇幼儿园为例,下午纯英文教学,老师包括“保姆”都用英文和孩子交谈。
3、传统教育侧重知识,国际化教育侧重解决问题的能力
极受争议的《虎妈战歌》一书中,作者蔡美儿毫不掩饰对美式教育的不满:当地理课讲到厄瓜多尔这个国家时,老师让学生家长做厄瓜多尔的菜,并找一个厄瓜多尔人给孩子采访,从而建立对这个国家的认知。在蔡美儿看来,这完全是浪费时间。而S IS校长衣文斯(Robert Evans)认为这恰恰是美式教育的迷人之处。国际学校怎么上化学课?当然不是点名抽背元素周期表或是默写化学方程式,老师可能就给出一个题目―――“咖啡因怎样影响人类”,其他什么提示也没有,学生们需要做的首先是分组讨论: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获得题目的答案,化学实验该怎么做,该采访哪些人,该查阅哪些书籍,小组成员具体怎么分工……之后就是分头执行,小组成员合力将结果写成报告,在下节课上分组演讲。“美式教育强调的并不是你拥有多少知识,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知识你随时可以借鉴别人。我们每天都有这样小组合作的作业,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工作,这种方式还锻炼了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的团体合作精神。”衣文斯说。
不光是美式教育,其实整个西方世界教育理念和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对思维方式而非知识的侧重,这一点在国际学校以及真正奉行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学校得到了贯彻执行。海归柯屏的孩子在美国出生,刚回到深圳时在传统小学就读,“我发现他们老师教孩子英语的方法就是把单词抄10遍,太可怕了,这让我下决心将孩子转入西式教育的学校”。
你还会常常听到西方教育界强调孩子的社交和沟通能力。没错,以QSI为例,学校甚至制定了包括独立性、礼貌、审美观、诚信、对别人关心、责任、团体互动在内的社交7项标准,学校不少位置都贴上了这张“大字报”。这里可没有国内那样的“道德品德课”,每门课的老师上课时都会把这7项标准和自己的课程结合在一块。每个月学校还会选择其中一项标准来组织活动,学生们根据这个月的重点自选主题来表演,硬是把“品德课”变成了汇报演出!
4、部分中国家长“抱怨”国际学校的孩子太“闲”了
Joe7岁,在国际学校上二年级,他最近的苦恼是:“每天放学后小区里没有小朋友陪我玩,因为他们作业都快做不完了!还要上辅导班。”别惊讶,国际学校每天下午三四点就会放学―――包括高中生,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作息表都和这个差不多。学生们放学后忙着打球、学音乐,或是策划一场表演。
而这个时候,中国传统学校的孩子们还没下课,或者正奔波在各种补习班的路上。甚至有些宣称国际化教育模式的学校,随着年级增高,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小米小学前在美式教育幼儿园就读,后来转入一所“国际化教育”小学,没想到读到中年级作业就开始多了。“听五六年级的学生说,每天要做六七张卷子,我真想赶快转学算了。”
中国家长们肯定会想:就那么点学时,该学的知识都学够了吗?其实就连有些国际学校学生的父母也“抱怨”学校太“闲”,小学生Sammy的妈妈就是其中之一:“不但放学早,国际学校动不动就放假,暑假、新年假、春假、秋假……就是给我们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嘛!今年春假我们刚刚去了成都。”
除了重申西式教育并不侧重具体知识的掌握这一点,Q SI校长拉斯・培杰还说:“至少从升学率上看,我们的课时设计足够的,95%的孩子都会上大学,剩下的这部分孩子有的可能是韩国孩子需要回国服兵役,有的是欧美孩子想做环球志愿者之类。”
而且,也许正因为这种“闲”,才给孩子创造了发现和发挥特长、创意的更大可能性和自由度。Sammy是学校有名的小“导演”、小“程序工程师”,一有空就拿着D V拍“戏”,或是在电脑上剪辑片子、制作小游戏。有一次他自己写了剧本,邀请几位同学参演,正在拍摄的时候校长过来了,很有兴致地问“导演”:“我能在其中演一个角色吗?”Sammy妈妈说:“其实他做得并不是真的有多好,只是他个人兴趣很大,并且愿意把点子用在上面,学校对这一点很鼓励。想一想假如他上的是传统学校,老师看到他又在摆弄DV,多半问的是‘你作业写完没’或者‘不能影响考试哦’吧。”
5、为了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把自己改成非洲国籍?
深圳人肖恩的孩子在美国出生,拥有美国国籍。她给孩子报名上国际学校,听说学校有长长的等候名单,并且子女、父母至少一方是外籍的会优先录取,干脆去办了个非洲移民,入了非洲国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上国际学校而已,至于吗?肖恩说:“中国传统教育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很多花大力气来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知识和技巧对他们将来的生活来说并没有意义―――你说,让孩子们算一个水池蓄5吨水又漏3吨,然后什么时候装满这有什么意义呢?何况我有这个经济能力,当然希望他接受国际化的教育。”
不仅是家长,有些学生也更倾向于国际化教育。在此类学校就读的12岁男孩K evin,貌似对传统中国孩子“成绩好”有点不服气。“他们一般是数学很棒,但像我这么热衷化学、地理等科目的人就很少,他们当中成熟一点的才能和我聊到一块去。而且,他们的想象力不行,天一定要蓝的,羊一定要吃草的。据说他们上课时都不能随便发言,太无趣了。”
应当说,国际化教育在深圳受欢迎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有一项统计是,去年香港共出生了8 .8万名婴儿,但超过4万名都是内地孕妇所生,这其中深圳孕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除了在香港生孩子,去美国生孩子也是深圳人一项流行。规模如此庞大的港籍孩子、美籍孩子,加上越来越多的海归子女、混血孩子,他们要么是身份受限,不能接受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要么习惯了西式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奉行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学校包括国际学校显然是更合适的选择。
“要说主观原因,深圳一些年轻、学历高的家长们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中的不合理之处,在国际化视野下,他们更注重国际观的养成。”在深圳一家西式教育机构任职的Emily说。“我认为中国家长还看重一点,就是国际化教育学校的竞争性没有中国传统学校那么强。他们常常评选谁考试第一、谁是优秀班级,而且年级越高竞争越激烈,有的家长觉得在这种高压体制下孩子的潜力很难被发挥出来,而且如果应试能力不够强,很可能沦落为差生。国际学校也常常鼓励大家去做到最好,但不会去比较谁是第一谁是最后,这样孩子们学业压力不会太大,更能享受童年的快乐,也容易发挥创造性。”SIS校长衣文斯称,“当然,家长们让孩子在国内就接受西式教育,也有一个很直接的目的,那就是让孩子将来去国外留学。”
6、深圳什么时候也有玩泥巴的小众学校?
如果说西式教育在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创造性等方面更胜一筹,是不是意味着西式教育全面胜过中国传统教育,或者完全适合中国孩子?
加州儿童会创办人杨帆并不这样认为。“我理想中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应当既有西式教育的对孩子的尊重、创造性的饱满、适合的自由度,又有中国文化教育。”只教西方文化,何为国际?因为西式教育相对来说还不是主流,除了国籍限制以及高昂学费对家长的经济能力有一定要求,目前的国际化教育状态是一旦接受,就很难再适应或跟上中国传统学校的课程,出国留学成了最普遍也几乎是必然的出路。这相当于剥夺了一部分入学择业选择权,也并不是深圳主流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此外,在纯英语环境下上学的中国孩子,往往放学后还需要补习中文。因学源和市场太大关系,在深的国际学校只能是在母国同类价位的学校的二流或三流。
在中西结合这一点上,城市绿洲学校宣称把西方课程体系和中国语文教学进行了统筹。据学校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该校所有课程虽然采用纯英语教学,不过学生们每天至少安排一节中文课,采用的是北京景山学校教材,或者对外汉语教材,此外,该校沿袭了传统学校对考试的重视,考前复习、考试结果都存在一定的紧张性―――虽然也有家长认为,人为加重了孩子们的竞争压力。
“其实中式教育也好,西式教育也好,关键在于给家长提供教育多种选择的可能。”杨帆说,“比如在美国有一些小众幼儿园,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就是养鸡养鸭、玩泥巴,就像农村孩子那样。也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去读,就希望孩子在户外开开心心地长大。其实中国也需要这种另类一些的幼儿园。我觉得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和中国教育理念的提升,教育选择也会越来越多元。”
- 行业热点 北京民办幼儿园学费学费涨价幅度近两成
- 行业热点 幼儿园学校医院适当延长供暖
- 行业热点 骗子:花钱就能上公办学校
- 行业热点 二胎政策提高对医院与学校的要求
- 养育百科 培养孩子向往学校的心情
- 行业热点 学校周边商店调查:零食包装简陋 日期模糊
- 行业热点 学校周边零食多为假货
- 行业热点 学校被污染工厂围困 体育课需看风向
- 育儿理念 让孩子懂得困难与挫折是成长的一所好学校
- 育儿理念 什么是直觉学习与学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