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重庆-八旬老校长二十年呵护留守娃
2010年9月3日上午,涪陵江东群沱子社区留守儿童 “彩虹之家”正式揭牌。此刻,人群中,一位八旬老人正悄悄擦拭着泪水。他叫刘国臣。这名原涪陵区江东中心学校校长,从事教学工作28年,是涪陵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第一人,同时也是江东社区留守儿童之家的创始人。20年来,他用爱心呵护着每一个留守儿童。
20年如一日呵护留守儿童
“刘爷爷!”一见到刘国臣,留守儿童胡怡嘉高兴地扑到他怀里,撒起了娇,“爷爷,我一会儿要表演有点紧张。”刘国臣疼惜地轻拍着胡怡嘉的小脑袋,笑道:“乖!不用怕。”对于刘国臣以及所有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来说,这天绝对是个特别的日子。留守儿童“彩虹之家”正式揭牌,这预示着将来,孩子们将拥有更好的条件,得到社会上更多的帮助。
20多年前,从学校退休后的刘国臣经调研发现,江东社区有许多留守儿童,大多孩子因为缺乏父母关爱,逐渐表现出暴躁、孤僻、自卑的性格。从那时起,每天早上8点,为了节省一块钱车费,刘国臣总是徒步20多里路,从涪陵城赶到江东,给孩子们讲故事、辅导作业,帮他们排解寂寞,直到晚上八、九点才离开。这一走,就是20年。直到80岁后,因身体原因,刘国臣才开始坐公车。
“曾经有一次,一个孩子打游戏没有回家,刘爷爷听说后,不顾年迈夜黑,找了几个小时,终于把孩子找了回来。”“留守儿童志愿者”朱燕如说,刘国臣也她心中最值得尊敬的人。
省下吃肉钱给孩子们买礼物
十几年前,刘国臣22岁的女儿因尿毒症不幸离世,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外孙让他和妻子彭相梅抚养。这些年来,祖孙3人一直住在位于涪陵区人民西路的一套老砖房里。幅度70度的梯坎、见不到光的楼道,还有挑高不足两米,面积不过14平方的小屋……这就是刘国臣住了30年的家。
如今,刘国臣84岁的妻子患上了老年痴呆、风湿、胃病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全靠他一人照顾。可刘国臣根本放不下那群孩子们。为了能继续照顾留守儿童,他每天清晨四点就起床,为老伴做好一天的饭菜,然后摸黑出门前往留守儿童的家中,一家一家的辅导功课,直至天黑才回家。
为了省钱,刘国臣的家里几乎不使用电和气,“做饭都是烧柴。”每每看着瘦骨嶙峋的刘国臣外出捡拾柴火,邻居们都十分心酸,“刘大爷一个月吃不上一斤肉,连蔬菜都是靠自己栽种。”在江东社区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邓婆婆告诉记者,对自己十分抠门的刘国臣,对孩子们却很是大方,“每逢过年过节,都会买礼物,还自己出钱给娃儿复印资料,真的是个好人!”
行走3万公里照顾百余儿童
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孩子得到照顾,刘国臣的身影不仅仅出现在江东地区。20年来,他行程近3万公里,走遍涪陵的大街小巷,为150余名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订阅图书杂志,送去1000余套笔和作业本……
如今,留守儿童之家从最初的4个孩子,发展到现在的60余人。“孩子们缺少亲情,很可怜,我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看到这么多人都来帮助留守儿童,我觉得很欣慰。”刘国臣如是说。
老人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从一名任职教师到退休后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无怨无悔,有一次,当志愿者问道,刘爷爷,你生活条件这么艰苦,应该去争取政府的补助时,他笑着说,我老啦,只要和老伴有个遮雨睡觉的地方就行啦,如果要补助的话,就真的帮帮那些小朋友嘛。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这是刘国臣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总是不忘告诉身边的人,虽然自己的生活很清苦,但一定要让“一片丹心照亮留守儿童。”一番朴实的话,却让在场的人心中感动不已。
- 行业热点 我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已近亿
- 行业热点 留守女童边上课边抱弟睡觉
- 行业热点 北京“幼升小” 或将造成更多非京籍儿童留守
- 行业热点 幼儿园“小学化”将面临降级 问责校长
- 行业热点 校长强奸12岁女生还给50元封口
- 行业热点 教师节幼儿园校长坐校门口拒收礼物(图)
- 行业热点 扬州一小学取消"三好生" 优秀者可与校长共餐
- 行业热点 男童因被疑偷校长手表,两天遭4次毒打
- 行业热点 校长被PS上小学毕业照 家长担忧给孩子不良影响
- 行业热点 小学入学校长也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