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可能真的是一种病!
你知道吗?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排尿方式并不相同。2岁以前的婴幼儿是不自主排尿,2岁以后宝宝会逐渐产生自主排尿意识,大部分的孩子会在5岁前顺利告别尿床。
可惜有部分大于5岁的孩子一直被尿床尾随,而很多家长却认为尿床不是什么大问题,更不知道尿床有可能是孩子生病了!事实是,儿童遗尿症是一种明确的常见疾病。
那么什么是儿童遗尿症?这种疾病应该如何诊断、治疗呢?
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临床上将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持续3个月以上的症状诊断为儿童夜遗尿。世界范围内 6~12 岁儿童夜间遗尿患病率为1.4%~28%。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是遗尿症?
5岁以下的孩子:由于控制排尿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尿床属于正常现象。
5岁及以上的孩子:如果因为睡前饮水过多、白天过度兴奋、夜晚睡眠过沉等因素,偶尔出现一两次尿床行为,不属于疾病;如果频繁出现尿床行为,就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遗尿症会不治而愈吗?
只有部分小儿遗尿会随着年龄增长会不治而愈。相关研究显示,儿童遗尿症的自愈率不到15%,有0.5%~2.0%的患儿症状可持续到成年期。如果不能及时对遗尿症患儿进行有效干预,或会因延误治疗带来严重结局。
持续存在的夜遗尿还会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多表现为自卑、焦虑、社会适应能力差,甚至出现较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并会持续到成人期,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欧洲的一项研究表明,遗尿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儿童心理创伤事件。YEUNK等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遗尿患儿常存在家庭成员数多、遗尿家族史、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父亲失业、单亲家庭、学校表现差等问题。心理问题和遗尿二者可以互为因果。
应该如何治疗儿童遗尿症呢?
目前,遗尿报警器和去氨加压素是多个国际儿童夜遗尿指南中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法。
遗尿报警器是利用尿湿感应器装置,通过反复训练建立膀胱胀满-觉醒之间的条件反射,使患儿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但该方法会打扰到患儿和家长的睡眠。
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后的完全反应率和成功率治疗效果最佳,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能最大程度降低每周尿床次数。
事实上,儿童夜遗尿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跟遗传、生长发育延迟、心理等各种因素相关。家长用打骂、批评的教育方式对待尿床的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面对孩子尿床,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EVERED L, SILBERT B, KNOPMAN D S, et al. Recomm endations for the nomenclature of cognitive change associated with anaesthesia and surgery-2018[J]. Br J Anaesth, 2018, 121(5): 1005-1012.
2. 陈芳,季之颖.陈昭定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 2005, (5).453-453,457.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05.05.036.
3. HarariMD. Nocturnal enuresis[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13, 49(4): 264-271.
4.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肾脏疾病学组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中国5~18岁人群遗尿症患病率横断面调查[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0,15(15):81-86
5. 范典标.上海市金山区5 ~ 13岁儿童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31):113-117
6. 夏振坤, 徐虹. 儿童遗尿诊疗规范[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14.
7. YEUNG C K, SIT F K Y, TO L K C, et al. Primary nocturnai enuresis in Hong Kong schooichiidren: A criticai reappraisai from a iarge epidemioiogicai study[J].Br J UroI, 2001, 87(SuppI 1)47.
8. 徐晓楠,惠疆锦.去氨加压素、警铃及联合方案治疗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症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9,37(1):55-62,77
- 常见问题 培养宝宝健康的饮食习惯
- 饮食营养 怀孕三个阶段如何保证宝宝营养充足
- 家庭护理 宝宝睡前喝奶容易生病
- 安全 哪些气味容易对宝宝产生伤害?
- 常见问题 宝宝喝奶粉到底喝到几岁?
- 饮食营养 孕期多注意饮食可以让宝宝更白皙
- 家庭护理 给宝宝补充微量元素有方法 勿盲目
- 常见问题 宝宝食物过敏怎么办?
- 行业热点 生育假增至60天,你打算生吗?
- 消化 儿童遗尿症的原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