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首页 > 育儿知识 > 行业热点 > 妈咪知道儿科诊所谭沫医生:对病患做到感同身受的人文关怀

妈咪知道儿科诊所谭沫医生:对病患做到感同身受的人文关怀

2017-10-24 09:47:27来源:宝宝地带

在体验了更多国际性的私立诊疗后,作为儿科医生的谭沫,除了治愈患儿身体疾病,更深知患儿及家长的情感需求,践行感同身受的医学人文关怀,用更好的医疗服务质量,与他们同行。

“医院里事最琐碎、最没钱” 的儿科

2007年7月,刚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的谭沫,入职长沙市第一医院,正式跨入“体制内”。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新生儿科和儿内科执业的她,一呆就是十年。在决定离开体制后,她来到了妈咪知道儿科诊所。

某种程度而言,在儿科行业笃定前行10余年的谭沫医生,算是“稀缺资源”。在医疗行业,“儿医荒”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显示,至2020年,中国儿童数将达2.92亿,而儿科医生缺口为8.5万名。

儿科医生数量短缺,再加上收入低、医疗纠纷多、高强度工作与低收入水平造成的劳动价值失衡,与医院其他科室相比,儿科医生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造成儿科医生的缺口越撕越大。

“儿科是医院里事情最琐碎、最没钱的科室。”谭沫医生说这就是医疗界对儿科的现实处境的共识。

在门急诊时,早上8点,谭沫医生开始进入高压的一天。这时候,早已在诊室外焦虑不安的家长终于等来这一刻,坐在诊室内的医生也即将高速运转。

门急诊的一天,谭沫用“流水线上的工人”来形容,高度饱和的门急诊量,分配给每个病人的时间平均只有5分钟,基本是流程式看诊。“患儿同一个症状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引起,但现行体制内儿科医生荒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促成医院的儿科医生没有足够时间去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只能先按照最常见的原因开始处理,这样就会难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谭沫医生说。

对于医生而言,门诊相对有序一些,更让自己慌忙不堪的是急诊与病房的连轴转动。在足下所到的工作区域内,只有“兵荒马乱”,哪有秩序井然。

某一年的大年二十九,一宿无眠的忙碌让谭沫医生印象深刻。“往年大年二十九的晚上,都是家长们在家准备年夜饭的时候了,可那一年是南方少见的寒冬,天气恶劣,造成生病的孩子们很多。一晚上有喘的、拉肚子的、高热不退的、抽搐的、误食药物的、煤气中毒的,这边在抢救病人,那边又出现了状况,我希望自己像神仙一样,可以变出无数个分身来诊治患儿。”而且当时科室人手不够,病房和急诊只有谭沫医生一人值班。那个晚上,谭沫医生新收入院十三个病人,看了数不清的急诊,硬生生从下午5点半接班一直忙到天亮,一夜无眠。

熬过了折腾的夜晚,紧随而来是早上8点的例行查房。“急诊和病房在一起,经常看急诊同时要兼顾病房,早上十几个病人查房走一圈加上调整医嘱等,一上午就过去了。”在查完房、写病历、处理医嘱等琐事后,12点多,谭沫医生才可以脱下白大卦,下班回神补觉。从前一天下午5点半到第二天中午12点多,这仅仅只是一位儿科医生的一个晚班。

“每个儿科医生承担工作的远远超过了自己的体力”。曾经有段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导致谭沫医生体力严重透支,仅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出现了心悸心慌这种中老年人多见的症状,因此她连续做了多次心电图来监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体力的高强度之外,无形的压力还来自行业的共识--儿科“没钱”。

儿童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可自愈的自限性疾病,而且儿童用药量一般只有成人的1/2—1/3左右。儿科用药少、检查项目少,医疗收入自然低于其他科室。因此不难理解谭沫医生说的“儿科是医院最没钱的科室”。

“医院需要追求经济效益,每年医院会给各科室制定经济指标,如果指标完成不了,关系到的是整个科室每位从业人员的收入。”而这可能造成的另一面是:有些病人明明不需要去输液、住院,但站在经济效益的角度,以药(病人)养医的现象会以一定的“合理性”暗藏其中。

虽处利益之下,但谭沫也有自己的立场:“我的病人病情确实不需要用药的,我都会指导家长回家注意养育方式即可。也会碰到有家长对医生不开药这一点不理解,但对那些本来就可以自愈的疾病,不乱开药,是一位医生最根本的职业道德。”

“对病患的人文关怀”

在多数医生眼里,儿科非常“麻烦”。在这个被外界称为“高危”的科室,医患关系紧张,家长与医生长期剑拔弩张。

谭沫医生谈到有些家长对医疗的误解时,转述了一位家长的这样一番话:“治好了是应该的,出了事情就是医生的责任。”其实本来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行业,但目前的形势下,由于各类原因,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对彼此的信任与尊重,每位家长对医疗过程的心理预期也大相径庭。

谭沫医生也遇到过情绪激动的家长。“你们要是谁要把孩子的气管开个洞,我就让他喉咙开个洞!” 这是当时科室接收的一位患有21-三体综合症(唐氏综合症,这样的宝宝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特征。)的患儿,家长得知患儿可能要进行“气管切开术”后,冲到办公室,指着主任的鼻子破口大骂。“唐氏综合症的小朋友很多都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这样的患儿是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那天这个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很低,缺氧症状很明显,经过我们评估考虑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但是患儿的外公特别不理解这点。但是经过我们和家长不断沟通,家长最终还是选择了我们的治疗方案,患儿恢复出院了。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最后这位宝宝还是去世了。”谭沫医生轻轻摇头说,“这个患儿唐氏综合症合并的先天性心脏病太严重了。”

缓解医患关系,谭沫医生认为沟通很重要。“一开始把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情况跟家长讲清楚,家长一般都会理解,但是要是事先没有告知清楚,而是出现一个新的情况你再去跟他们解释,他们就会觉得你在掩饰和推卸责任,从而抱怀疑态度,甚至完全不信任医生了。”

谭沫医生还指出,更重要的是医生要有“人文关怀”精神。“要理解小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医生的害怕、既往就诊体验带给他们的焦虑、家长对孩子病情恢复的担忧。如果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同身受,就能更理解他们。在给予他们医疗帮助的同时,也有很好的心理安慰作用。”

“经常有家长跟我谈心,他们觉得自家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宝宝智力各方面并不比健康儿童差,而且患有自闭症的小朋友经过积极干预,部分能够达到自理生活能力。但是这部分小天使需要家长更用心地去养育,我们对这些小天使也应该更包容。”生活在“孤岛”上的这些群体,只与自己对话,接收外界的有色眼光,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医院呆久了看多了,会觉得我们需要做的真的还有太多太多。”

从谭沫医生的身上看到了儿科医生的另一面:温暖。

在谭沫医生看来,在公立医院很难做到人文关怀。医生每天的工作特点是超负荷的病患量和很多琐碎杂乱的事情,这样无法给到每个病人完美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全的医疗保障。“感觉对每个病人该做到的还是有所欠缺,特别对病人的病情随访,病情恢复情况的追踪了解。”

来到妈咪知道儿科诊所后,以目前的医疗环境,谭沫医生有充足的时间给患儿贴心的医疗体验、并且跟踪随访病情恢复情况,更好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在这里,诊疗一个病人一般是40分钟左右,我们首先会考虑宝宝的情绪心理行为,先给宝宝足够时间适应此次医疗过程,同时除了治好宝宝的病,更会给家长更全面详细的医学指导,让家长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儿科医生需要最新、更全面的知识,同步国际医疗服务质量”

2013年一次偶然机会就诊于香港医疗诊所的谭沫医生,感受到这一次就诊体验带给她的冲击:“感觉真的不像在看医生,一切都很舒服。”而在公立医院,谭沫总能听到病患家属“环境太差了”“医院太吵了”“就医流程很繁琐”“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 等抱怨。也有在台湾的朋友对她说:“台湾医生的医术比大陆高。”

这给谭沫医生带来了不小的疑惑:“医生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熟练工种,国内医院如此庞大的诊疗量,不应该练就医生更好的医疗技术吗?为什么会感觉台湾的医术比大陆高?”她认为,差距主要在于医生知识体系的更新、人文关怀以及带给患者的服务体验。

相比于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分诊体系较为成熟,就医人群得以分流,小孩在病毒环境中避免交叉感染,医生有充足的诊疗时间,这造就了患者良好的就诊服务体验。

更重要的是,医生诊疗标准的规范性。俗称“哑科”的儿科,因儿童幼小,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症状,加上病情变化快,儿科医生需要更为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全面、最新的诊疗知识作为支撑。

“国内有些体制内的医生,诊疗方案可能还是沿用我国上世纪的,但这些方案在国际上早已更新很多版,甚至已经被摒弃。”这和公立医院医生上班时间长,可自由支配时间少,缺乏主动学习时间有很大关系。“在医院的时候,忙起来查阅文献的时间都很少,现在,晚上会有时间主动学习FDA、AAP、CDC线上最新的各种医学指南等。”同时,“在这里诊疗,会参照国际最新版指南和诊疗标准,这样医生说的每一句话都严谨科学,都是有据可依的。”谭沫医生希望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架,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力争不断缩小与国际最前沿医疗的差距。

这也是谭沫选择离开体制内的原因之一,“我希望能够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把病治好,还有更好的服务、掌握最新的知识,与国际接轨。”

“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追求物质之外,精神生活的充实更重要,谭沫医生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有时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出去走走。”谭沫医生在公立医院时是出了名的喜欢“瞎折腾”,她特别推崇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繁重的工作之余,她游历过西藏、新疆、青海、尼泊尔、台湾、香港以及整个南亚,攀过雪山,走过沙漠,穿过冰川,用脚步丈量世界。谭沫医生觉得,走出去,才会看到更多。

2017年6月,在离开浸泡10年的医院,辞去工作,谭沫来到了“一夜之城”的深圳。这座城市,以青春活力深深吸引着她,而她很享受深圳的快节奏和年轻。

在这里,谭沫觉得有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照顾家人。在生活半径中,她喜欢潜水,跑步等,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之外,谭沫想以“儿童心理”作为下一座想要征服的高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谭沫医生经常说到这句话,屈原的气节她非常敬佩。

【医生简介】

谭沫,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儿科硕士。原就职于湖南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方向:儿童常见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小儿腹泻、胃炎、胃食管反流、过敏性紫癜及泌尿系统疾病)。


标签: 妈咪知道    儿科诊所    谭沫医生     | 评论()  

 
热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