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产科医生严重短缺孕妇挂号难
1.挂号难 排队长:一人怀孕全家折腾
10月28日早7时10分,北京妇产医院门诊大厅内,挂号队伍拐了几个弯延伸到门外。
“要号吗?”刚进大厅,一名男子迎上来低声对记者说,“专家号100元一个。”
回绝了号贩子,记者向挂号窗口走去。挂号队伍的前列,人头攒动。排在前面的人不时被替换出队,10多名男子领着腹部凸显的孕妇插进队伍。“号贩子又在卖位置!”有人愤愤地说。
“我凌晨4点到的,每个挂号窗口前横躺着10来人。据说半夜12点,号贩子就打地铺了。”一名来自河北的孕妇家属告诉记者,后面陆续来的,多数是丈夫给妻子占位的,也有公公或婆婆给儿媳排队的,大家拿个马扎或纸板儿坐在这儿苦熬。
“谁都想挂个专家号早点看医生,我每次来都买他们的号。”多次陪妻子来做孕期检查的张先生说,副主任医师的号卖到100元,如果点名要某个专家的号,需要花200―300元。
7时30分,挂号窗口开启。一名挂完号的中年男子挤出队伍,将就诊卡、挂号凭条交给一位孕妇及其家人,并从她们手中接过100元钱。除了卖位置,号贩子还用就诊卡代办实名挂号。该男子向记者兜售:“好多人都是头一天把就诊卡给我,我帮他们挂号,你要是放心也可以把卡直接给我,明天一早取挂号凭条时交钱。”
“现在生个孩子真不容易!起大早、排长队挂号不算,光等车位最长的一次还花了1小时40分钟,耗一上午才做完检查,每个月陪老婆来至少请假半天,临产前还要托关系"抢"病床。”在一家外企销售部工作的王先生感慨。
家属感到累,孕妇更觉难。门诊大厅里人潮涌动,候诊室外座无虚席。病房区内,刚有人出院腾出床位,立刻就有人住了进来。挂号、收费、预约检查、抽血、B超、候诊,全是一队队“长龙”。“到处排队,真折腾!”准妈妈小云一脸无奈。
从建卡到体检、从住院到生产,产科门诊人满为患,不但给患者带来不便,也给医疗服务提出诸多挑战。
2.产妇多 扎堆生:产科医生严重短缺
在人口迅速膨胀的同时,北京市只有一东一西两家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和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使孕妇就诊难问题日益突出。
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王琪说:“越来越缺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她认为, 作为医疗纠纷的重灾区,产科工作辛苦,风险较大,而待遇却很低。产科医生24小时接诊,夜里常被叫起,精神长期紧张,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导致产科医生流失严重。为此,许多综合医院实行产科轮岗,造成医生缺乏系统性临床训练。
“对于产科医生的成长而言,经验积累很重要。”王琪认为,一名高年资的产科医生至少培养10―15年,不仅需要扎实的内科知识和外科技巧,更需要具备敏捷的应急能力,迅速捕捉分娩过程中由生理到病理的瞬间转变。
然而,三甲医院虽按规定配备产科,但实际上,均向有经济效益的科室倾斜,致使产科越小越萎缩,一些大型三甲医院产科床位不足40张,有些甚至与外科共用手术室。由于高级人才短缺,很多医院产科缺乏处理疑难杂症的经验,不愿接收危重病人。于是,大量产妇集聚专科医院,出现了就医难。
“去年,北京市新生婴儿17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地人。” 王琪说,流动人口增加,也是孕产妇就医难的一个原因。比如北京海淀区440万人口中,流动人口超过1/3。另外,北京周边三河、香河、保定、承德等半径 500公里内的河北产妇,来京就诊的连年增多。这主要是因为北京集中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很多外地产妇在产前检查中发现胎儿畸形,当地医生无法解决;还有一些先心病等患者怀孕后,也希望在北京得到较好的治疗。
依照惯例,北京妇产医院只接收在该院进行系统孕检的产妇,但根据相关规定,不论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医院对出现急症的危重病人都要接治,因此门诊数量居高不下,每年出生的新生儿高达1.3万人左右。而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的年门诊量也超过60万人次,每年新生儿达1万多人。
3.增专科 扩床位:科学配置卫生资源
既然产床供不应求,大医院为何不加快发展产科?据业内人士透露,产科和儿科一样,风险大,收益低,这也是一些综合医院产科不断萎缩的原因。
“北京市的育龄人口快速增加,但妇产专科医院建设严重滞后,综合医院的产科床位萎缩,妇产医生短缺。因此,缓解孕产妇就诊难,关键在于增加政府投入, 科学配置卫生资源。”北京市海淀区生育质量技术指导组组长李诗兰说。
就在北京妇产医院等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产房爆满的同时,不少一级乃至部分二级医院产科却冷冷清清。一边为床位“抢破头”,一边是产床闲置。不同医院产科冷热不均,加剧了“生孩子难”。
据了解,基层医院产科由于技术力量有限,通常只接诊顺产者,遇到剖腹产情况大多上转大医院。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多数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人们自然奔向条件好的大医院。即使远郊农民也不愿就近选择乡镇卫生院,而是到市区医院生孩子。
妇幼保健是公益性事业,关系到民族未来。李诗兰说,政府新增的卫生投入应向扩大优质产科资源倾斜,适当增加专科医院的产床,综合医院产科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床位。同时,加大对二级综合医院产科的投入,使其业务水平逐渐向三级医疗机构看齐,分流孕产妇。
人才是制约妇产学科发展的“瓶颈”。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副主任于松认为,只有解决妇产医生短缺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孕产妇就医难。因此,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和改善妇产科医生的地位和待遇,稳定产科队伍,吸引更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妇产事业。同时,各级医院应坚持公益性,加强产科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反应快捷的专业队伍,提高产科骨干队伍的危重症救治能力。(记者 李晓宏)
- 行业热点 陕西医生贩婴被判死缓,另还有50例贩婴案正在办理
- 家庭教育 宝宝畏惧医生怎么办
- 行业热点 医生告产妇宣死亡 家属强行冲进产房发现还活着
- 行业热点 2016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9.9/10万
- 行业热点 产科复诊预约比例超过九成
- 坐月子护理知识大全 产科医生做月子 照样洗澡吹空调
- 行业热点 北京大医院孕妇建档一号难求 有产科号卖到2000元
- 行业热点 产科扩容问题:加床很容易但招人难
- 行业热点 县级医院将增产科床位8.9万张
- 行业热点 北京将增加产科床位 并控制剖腹产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