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点早教中心丨上外双语小学入读两年经验分享
幼升小进入心仪的学校仅仅是起点,甚至也有偶然性,我们更加关注孩子进校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赢在起点能力早教研究院“儿童发展追踪研究”项目的初衷。
我们希望为“给孩子带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动的书包”理念下的双核早教课程提供迭代的反馈以及效果的印证,相信也会对广大关注早期教育的家长有所帮助和借鉴。
今天的这位屹屹小朋友在2016年的幼升小面谈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浦东新区的上外双语学校小学部,我们有幸邀请到她的妈妈做一次入学后的经验交流。
(以下“Q”为起点君提问,“A”为屹屹妈回答)
Q: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报考上外双语呢?
A:主要是基于四点原因:
第一点是学校的英语教学特色非常突出。英语组的老师虽然整体比较年轻,但不管是学历还是经验我感觉下来都非常出色。还有他们的外教都是英美科班出身的老师,基本都是长期在职,不聘兼职的。另外学校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小班化的分层教学,以此来提高效率。反正一年学下来,感觉孩子的英语成绩尤其突出,进步非常明显。
第二点是学校有40%的名额可以直升双语的初中部,这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一方面是因为上外双语初中部在杨浦区也算是一档水平了;另一方面也是小升初的时候不想像幼升小这么折腾了。有的家长可能担心说那另外60%的孩子是不是其他民办学校会不收(因为感觉是被挑剩下的),我觉得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很多考出去的孩子进的是比上外双语还要好的学校,比如兰生复旦、上外附中等等,优秀的学生在哪里都很优秀。
第三点是了解到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比较规范有序,学习也抓得很紧,孩子在里面能做好规矩,打好基础。一年体验下来,情况也确实如此。比如屹屹的班主任,她真的非常尽心尽力,下班了还要盯着做各方面的事情。
第四点是学校就在家附近,上下学不折腾。
Q:在您看来,上外双语比较适合什么样的家庭?
A:首先学校对家长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如果是双职工家庭的话,至少要有一个比较顾家的,像屹屹班里就有很多全职妈妈。另外民办学校的经济压力比较大,除了学费,到高年级还会有一些出国游学的活动,所以还是需要量力而行,慎重考虑。第三,如果对孩子的成绩没有很高的要求的话,不太建议报考,因为双语里的老师家长还是有点“鸡血”的。
Q:学校的作业量怎么样?
A:因为现在教委在抓减负,所以作业量相比以前确实是减少了,不过还是比公办学校多,尤其是笔头作业,比如词语抄写什么的,都是几十个一抄。屹屹的动作算快的,每天学校作业大概会做到八点左右,加上我们布置的一些课外的东西,差不多要做到9点钟左右。另外,学校对书写的规范性要求很高,每个关键的笔画都要端正。
Q:聊一聊幼升小面谈的情况吧。
A:上外双语主要考验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不是很在意学科知识。不过英语水平肯定是要考察的,这个在准备的时候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
具体题目方面,听孩子说考了英文的看图说单词和读句子,这个屹屹感觉有点难度。也会考中文的听故事回答问题、交流谈话、画画、跳操等等。总体上笔头的部分非常少。另外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一进考场书桌上会有一些书,旁边的老师不会提醒孩子去翻,看的就是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及看书时的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还好这些细节的处理在读早教的时候基础都打得比较好了,能力早教培养起了孩子良好的专注力和学习习惯,这在幼升小中是非常助力的。
Q:和两年前相比,孩子较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里?
A:他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都提高了。他自己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一点也不觉得苦(虽然我们看着好像挺苦的)。这可能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吧,你想他身边的孩子都在非常用功读书的,他也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的,所以这么多人拼名校还是有道理的,毕竟(环境氛围)摆在那呢。
Q:回顾孩子这一路的成长,您觉得早期教育对孩子有帮助吗?
A:有的。他们班主任也会说,上不上早教,孩子学习能力的差距非常明显。所以如果想考名校的话,到大班才开始突击肯定不行,一定要帮孩子选择一个专业的早教机构。另一方面,早教也可以让孩子赢得自信心,因为如果你各方面都落后的话,对孩子自信的打击是很大的。至少上外双语的老师还是比较喜欢各项能力都有一定基础的孩子的。
Q:对未来想报考上外双语的家长和孩子有什么建议吗?
A:考名校需要一定的鸡血,但帮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专注力、情绪情感等综合能力才是幼升小成败的关键,也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本文所述为家长个人观点,由赢在起点整理但未经本人审阅,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 听说读写 孩子早教识字不宜太多
- 行业热点 黑龙江早教开始发力
- 行业热点 无证无照早教照样运营
- 家庭教育 应变能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 行业热点 早教将迎来民办教育的春天
- 智力开发 如何对宝宝进行感官训练
- 才艺培养 音乐,孩子早教必不可少
- 行业热点 80后父母争议早教利弊
- 智力开发 双语教育,让宝宝的成长过程更丰富!
- 家庭教育 别忽视生活化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