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首页 > 育儿知识 > 行业热点 > 上海儿科医生奇缺无奈外地招人

上海儿科医生奇缺无奈外地招人

www.babyzone.cn2012-03-26 11:39:40来源:新闻晨报

20日下午三点多,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大楼二楼门口人头攒动,一边的内科门诊号已经叫到了467号。长长的队伍中,不少抱着孩子的家长在焦急等待着,“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为何不能多开诊室,多一点儿科医生?面对这一问题,上海多家医院负责人也有苦衷:我们缺儿科医生。

自国内医学院校停止儿科专业招生后,专业儿科医生培养断档至今。记者日前采访发现,一方面儿科医生待遇低、风险大,流失率颇高;另外一方面,新加入的儿科医生太少,致使不少医院的儿科医生“青黄不接”。

■看门诊:

7小时看87个患儿

20日下午3点半,是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人数相对较少的时段。不过,昨天儿童医院内科门诊的5个诊室,门外都排起了长队。补液室狭小的空间里也坐满了患病的孩子和家长。

“带孩子看病太累了。”家住闸北区的王先生当天早上10点带女儿到医院,到输液时已是下午1点多,“今天还算顺利,去年年末一次看病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

内科门诊9号诊室“坐镇”的是工作了20多年的儿内科王医生,她正在为一个咳嗽发烧的3岁女孩看病。“明天能不能立即退烧?”、“晚上咳嗽很厉害怎么办?”旁边围着的小女孩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接二连三地提问着。

“这是今天我的第87个病人。”王医生说,从早上8点到现在,连续看了7个多小时的门诊后,自己的嗓子已经有些嘶哑。

“工作量是成人科室的几倍,上班连轴转,根本没有时间喝水。”王医生说。

■动手术:

儿科的风险更高

“曾经几次犹豫是否要离开。”上海市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主治医生李会说,7年前从复旦大学医学院儿外科硕士毕业后,自己就坚定选择做一名儿外科医生,“孩子很单纯,他们不像大人那样会隐藏自己”。

然而,当这个“80后”儿科医生真正步入医院后,却尝到了想象不到的辛苦和艰难。据了解,和李会一起毕业的5个同班同学中,至今只有两个留守,其他3人一个转做成人外科,一个转到医药行业。

每天7点半到医院,查房了解病人情况;8点半,开刀,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李会每天离开医院大多是晚上八九点,“白天开刀,晚上就要写病史。”

“和成人相比,儿科的风险更高,特别是新生儿,病情复杂、疾病变化快。”李会每天面对的是小孩肿瘤、新生儿先天性重症、急性肠梗阻手术。

做了儿科医生后,李会发现,儿科的医疗风险比成人更高,尤其是幼儿科被称为“哑科”,“小孩子常无法说出自己的病情,诊断时很大程度上要靠临床经验,需要儿科医生凭经验去判断、观察。”

■后续队伍:

医院每年招不满人

虽然儿科医生大多在超负荷工作,但新加入的儿科医生却越来越少。

接受采访的儿科专科医院院长纷纷表示,国内医学院校停止儿科专业招生后,专业儿科医生的培养遭遇挑战。10多年来,全国儿科医生的数量只增加了大约5000人,平均每年仅300人左右,“每年要招收的儿科医生都招不满”。

与此同时,儿童专科医院的门诊量却突飞猛进。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透露,目前医院每天平均接诊近4000位门急诊病人。而上海市儿童医院的日均接诊量也超过3500人次。

为缓解患儿看病难,根据上海“十二五”规划,上海市儿童医院大本营3年内将迁建至长风公园附近,位于浦东的儿童医学中心门诊区域则将扩增一倍。四大儿科专科医院(儿科医院、新华医院、儿童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床位也将集体扩容一倍。

床位增加,儿科医生从何而来?据了解,目前,各家医院已开始人力资源储备,有的甚至想尽办法到外地去引进优秀的儿科医生。

标签: 上海儿科医生奇缺无奈外地招人     | 评论()  

 
热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