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暗战择校从幼儿园开始
日前,教育部公布《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坚决制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现象。值得关注的是,八条措施有两个明确的量化要求:小学入学和“小升初”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不能超过10%,优质高中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招生名额不低于30%。
“幼升小”是学龄前儿童升入小学的简称。
这两年来,“幼升小”的择校热步“小升初”后尘,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和复杂,出现了以钱择校考试入学共建等多种方式。
新近公布的“教八条”,首次对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进行量化限制,旋即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在人户分离考验下,怎么才算正常跨区域招生?在即将到来的“幼升小”高峰年,这一举措会否使择校更加极端化?热点区域学区房价格会不会再度走高……
两份教育报告同一“声音” “幼升小”择校不逊“小升初”
“教八条”公布的前后,两份出炉的教育报告同时指出,北京“幼升小”择校竞争不逊“小升初”。
3月1日,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指出,从全国数据来看,“小升初”的择校激烈程度普遍高于“幼升小”,不同城市两个阶段的择校激烈程度差别较大。但是,在北京二者差距最小,“小升初”和“幼升小”的择校严重性大体相当。与此同时,中国主要城市的公众教育满意度已连续三年走低。另外,有接近5成的北京受访者,不太认可有关部门在解决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1月份,中华教育改进社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中指出,在一些局部地区和领域公平状况则继续恶化,令人担忧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体制与机制并未稳固建立,社会贫富与权力差距继续扩大,体现在教育上的按权力大小择校与按给钱多少择校的现象愈演愈烈,北京等多个城市的择校费额度比上一年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的择校由“小升初”延伸到“幼升小”,甚至从选择幼儿园开始,一些中小学就近入学的学生比率不到20%。
家长(微博)为什么会择校?
《凤凰周刊》(微博)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在北京海淀朝阳丰台三区的普通中小学中,95%的学校中一半生源构成为外来务工子弟,因此,一些北京户籍家长,花费大把精力物力,将孩子送入名校。
一位长期研究“幼升小”的教师介绍,西城海淀东城是北京教育的“高地”,以2011年高考(微博)为例,原西城区高考达到600分的学生比例超过25%,海淀12.69%,东城12%。一本线上线率,西城达到77%,海淀57%,东城69%。三区的一本上线率远超过朝阳和丰台。“小升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电子学籍管理的强化,使得“幼升小”择校能够为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机会。“幼升小”已在“小升初”中变得最为重要。
花钱考试入学购买学区房 “幼升小”暗战升级
这两天,皮皮总在跟妈妈念叨:幼儿园小天使班上20多个小朋友只剩下一半了,他的几个好朋友已经去读学前班了。
皮皮妈妈一打听,原来这些家长听说很多小学入学时都要测试,担心孩子在“幼升小”的入学竞争中落后,于是提前进入学前班里学习识字速算等课程。
为了争抢优质资源,北京市一些高认知度小学的“幼升小”举行选拔性测试,内容包括数学识字特长等,有的学校甚至要单独考家长,了解家长的教育程度和职业背景,测试家长是否具备能够辅导儿童的知识水平。各种各样的教育类网站上,充斥真假难辨的“幼升小”试题,题目来源号称来自实验二小培新小学和平里九小黄城根小学双榆树小学等学校,试题后面还注明共建考题跨区择校考题等字样。
一则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曾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学的“幼升小”入学试题。不少网友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这些试题有多雷?不妨看一个例子:“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是谁?”参考答案居然是:姚明。
“幼升小”择校费也广为社会诟病。著名“幼升小”专家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校长闻风列出了北京部分重点小学择校费情况。其中,景山学校以25万元居榜首,北大附小以18万元列在榜眼,实验二小以17万元成为探花,北京师范大学(微博)附小府学胡同小学史家胡同小学中关村三小中关村二小中关村一小育民小学人大附小等学校分列其后,其择校费价码皆在10万元以上。闻风表示,这些数据来源方式有三种:一是家长交款的票据,且有至少三个家长佐证的;二是银行门口蹲点调查;三是与学校核实过的。然而,所公布的择校费还只是取中,不是最高的。
学区房也是这场金钱比拼游戏中的一环。李先生为孩子择校早早购买了学区房,其结果是:原本需要9万元的择校费,他只花了4万元。他说,孩子一毕业把房子卖掉,还会有其他家长接的。
某地产中介表示,北四环海淀朝阳两区一条马路相隔,海淀的房价每平方米就要比朝阳高1000元。另一个事例是,北京市海淀区四环内有两栋楼房,两者相距20多米。都建于1988年,建筑风格和楼层结构也完全相同,但价格却相差8000元,原因就是其中一个小区属于学区房,是中关村一小等重点小学的划片范围。
择校“双限”如何实操 “教八条”引发联想
“教八条”的出台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有网友称,前所未有!这次“教八条”的不同寻常之处就是明确提出了量化要求,非常具体明确,主要量化内容涉及了目前“幼升小”“小升初”最热点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有两个量化要求。一是10%。免试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是理想目标,这次的措施提出了要合理划定学校招生范围,跨范围招生的比例不能超过10%,低于的要巩固并努力逐年减少,高于的要制定3年计划,逐年减少到10%以下;
二是30%。措施要求要将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现在已经高于30%的要巩固提高并逐步扩大分配比例。
很多家长表示,这份文件出发点很好,明确了目前造成“幼升小”择校热的原因之一是热门重点小学划片不合理,拿出了本该给本片区孩子的名额给了非本片区的关系户条子生等。同时,文件要求公办学校根据学校招生规模生源数量等变化情况,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确保就近入学的新生占绝大多数。这有利于进行社会监督,本身就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也有家长表示,如今城市人口流动性大,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免试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这一理想与现实差距甚大。如果单纯按户籍来分的话,这对北京本地生源很不利,毕竟外来人员购房租房政策相对灵活,获得理想的学籍可能容易,这会造成新的不平等。
“教八条”出台不久,“幼升小”专家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校长闻风就撰文指出,“教八条”中的“双限”政策,可能使得现行的“幼升小”“小升初”面临一场风暴。
闻风认为,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这一政策进一步强化了教育强区的地位,教育强区在“幼升小”阶段将涌入更多的“实力”家庭,这使得教育强区教育弱区在生源结构上将呈现越来越大的差异。对家长而言,“幼升小”阶段进入一个教育强区,在孩子同等智商和同等努力的条件下,可能面临完全不同的机会。
另外,教育强区之间为了互相竞争,10%名额的允许进入,将在“最有实力”家庭“最有实力”孩子展开激烈竞争。优质生源的争夺极有可能更加白热化,这可能是高认同度小学中学通过学习实力成绩评价录取孩子的最有效通道。
政府表态 三年将投入150亿元
北京七项工程应对“幼升小”高峰
“政府应该做到未雨绸缪,不要等到两年后,小学入学难非常尖锐时再解决就晚了。”北京市副市长洪峰日前介绍,2010年入学人数达到13.3万人,到2015年当年,入学总数预计达到18万人。
洪峰表示,2008年出生的“奥运宝宝”们已经到了进入幼儿园的年龄,本市去年年底开始施行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缓解入园难的问题。但是两年后,“奥运宝宝”们将进入小学,入学难的问题亟待解决。“原本我们认为入学高峰将在两年后,但实际情况是,从去年开始入学难就已经出现。”洪峰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本市制定了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就是想把我们增加的教育经费集中起来办一些大事,能够比较好地未雨绸缪。”
据悉,从今年开始,本市将用三年时间投入不低于150亿元,通过七项专项工程解决入学高峰的问题。
专家观点
国外择校观不适宜中国国情
教育学博士 朱家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出现了一个逆转:从限制择校到鼓励择校。
“就近入学”是世界各国在普及教育以后所采取的通行做法,是发达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各州均实行“划分学区就近入学”的政策,受教育者一般只能在学区内到公共教育当局指定的公立学校就学。择校只限于少数富裕家庭选择私立学校。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作了重大调整,逐渐放松了对就近入学的限制,甚至推行鼓励择校的政策。
在美国,家长可以通过获悉各校所有学生的成绩报告卡,为其子女做出基于这些信息的学校选择。同时,推广教育券制度,即如果学校连续三年不能提高其学生的成绩,则家长有权用公共经费为其子女选择其他公立或私立学校。
与美国一样,英国也广泛推行择校政策。教育被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家庭是市场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质量为子女选择学校就读。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在尝试推行择校政策。就连限制择校最坚决的以色列,对学区划分规定的执行也越来越松弛了,这导致以色列出现了两种类型的竞争:一是学生家长之间为给子女选择最好的学校而进行的竞争;二是各学校之间为吸引好学生而进行的竞争。
国外择校政策的实际效果,目前还缺乏明确的结论。但就我国而言,应审慎对待择校制,至少在近若干年内还是应该坚持就近入学政策。
因为:第一,推行择校制,有可能加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我国同一地区公立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具备平等的竞争起点,如果推行择校制,更容易造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对西方国家可能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对我国则未必奏效,甚至是不公平的。
第二,近年来的教育实践表明,我国目前还不具备推行择校制的条件。即便是同一区域的学校之间差距不大,推行择校制走教育市场化之路,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否则“容易使学生成为教育公司谋求利润的牺牲品”。
环球视野
印度 择校从幼儿园开始
印度很多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提供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高考前的所有教育,能否进入一所好学校的幼儿园,就关系到孩子能否考上好大学。因此,每年11月到12月,大城市的父母和他们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了一场“幼儿园入学战”。一些比较好的公立学校,每个入学名额大约有20个孩子竞争。
有学校规定,家庭中有校友或有亲属在读的加30分,家离学校近给40分。由于录取必须得55分,意味着入学的至少需具备上述两个条件之一。印度一些幼儿园的入学费用甚至超过印度最好的大学印度理工大学5万卢比(1美元约合46卢比)的入学费用。新德里和附近地区好的幼儿园入学费用大约在7.5万卢比,每个季度还要交1万到3万卢比不等的学费,以及每年上万卢比的交通费和IT费等。
英国 学区房同样热门
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个理想的学校,英国家长也会殚精竭虑为儿女就学奔忙。一般情况下,与学校的距离是决定孩子能否进入优秀公立或教会学校的关键因素。于是,一些类似于“教育教育还是教育”的广告成为房地产商的卖点。一家咨询公司研究发现,靠近优质公立小学和优质中学的住宅,比一般的住宅价格高出 10%以上。
此外,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在填写住址信息时,不少英国人存在作弊行为。其中包括:将靠近优质学校的祖父母的住址填在申请表上,或者在学校附近购买房产,然后再租给别人。还有的家长冒充某个已经在优质学校上学的孩子的兄弟姐妹,以便在排队时能够靠前一点。
日本 择校超标就抽签
日本教育界在公立中小学实行学校选择制度,以此激发学校教育活力。为避免入学人数过于集中在传统的“好学校”,日本规定每所学校招收学区外学生的人数。若申请入学的学生数超出规定人数,则采取抽签方式决定。
日本教育界要求小规模学校办特色学校。如办个别学习推进校,根据每个儿童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此外,还有小学初中一贯制教育推进校国际教育推进校公开授课推进校等各种特色学校供家长选择。
美国 一般不得跨区上学
美国人也有每年交数千美元的学费让自己的孩子择校上学的,前提是这些学校尚有名额接纳,但这类事情并不普遍。
同是公立学校,但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公立学校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纽约拥有全美最大的公立教育系统,有1291所中小学校和教学机构,在校学生达108万人。都遵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市教育当局将全市划分成几十个学区,然后按照住所到学校的距离交通状况学校设施利用情况社区具体需要等因素,决定学生上哪一所学校,没有特殊原因的一般不能跨区上学。
- 常见问题 断夜奶的三种方法
- 游戏运动 如何训练孩子的时空能力
- 家庭护理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便秘?
- 家庭教育 成就温室宝宝的教育“输”教育
- 性格心理 宝宝为什么会产生恐惧
- 行业热点 带宝宝踏青如何防过敏及过敏症状
- 新生儿护理 宝宝8个月还不会爬?那你一定要看看!
- 人工喂养 新生宝宝喝奶粉应该有节制
- 产后保健 带你了解 新妈妈给宝宝喂奶会后乳房变化
- 口腔 宝宝为什么会有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