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导宝宝说话有妙招
宝宝在一周岁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说出“妈妈、爸爸、大大”等简单的词语。长到3、4岁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和大人完整的对话了,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有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说话比较晚,或者喜欢用动作表示。那么家长教导宝宝说话有哪些妙招呢?
妙招一:给宝宝做导游
家长要好好的帮助宝宝认识这个世界,做好宝宝的导游。平时吃饭洗澡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这是在干什么,在带宝宝出门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这是花,那是草,旁边是树等等,让宝宝对抽象的言语有具体的概念。
妙招二:给宝宝讲故事或朗读
经过很多家庭试验发现,多给宝宝讲故事或者朗读文章,可以让宝宝更多的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更好的接受越来越多的词语,尽早摆脱咿咿呀呀的婴儿语言。
妙招三:照顾宝宝,改变说话习惯
家长想要教导宝宝说话,可以照顾宝宝的学习能力,适当的把语速放慢,还可以采用一些夸张的语气重复的说一些短语,也可以使用一些叠词,让宝宝更加熟悉。不要担心语气夸张、声调高扬会吓到宝宝,这会让宝宝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而重复词语、放慢语速,可以让宝宝尽快理解适应,进而方便学习。
妙招四:和宝宝对话
当宝宝开始咿咿呀呀的和你交流的时候,你可以适当的回应宝宝,宝宝发现你在模仿他的时候,会非常开心。家长要用心分辨宝宝发声之后的需求,比如,宝宝哭了,那么他是饿了还是尿了,然后引导宝宝,满足宝宝的需求。
当孩子长大一些,已经掌握了简单的词汇之后,可以和宝宝对话交流,吃饭的时候,问宝宝是不是喜欢这个菜,告诉他喜欢吃的菜叫什么,宝宝对食物有兴趣,才会用心记。
除了教导宝宝的小妙招之外,家长还要了解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对症解决,才能让宝宝开心说话。
常见原因一:语言交流少
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很多时候宝宝还没有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家长已经从孩子的肢体语言中理解到,并且满足宝宝的要求。
有的孩子想要出门了,就会用手指门口的方向,这时候家长贴心的带孩子出门,可是没有言语的交流,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手势,不愿开口,不利于孩子语言发展。
常见原因二:生理原因
如果宝宝开口说话太晚,甚至没有开口的迹象,家长不妨看看宝宝是否由于生理原因而不会说话。孩子舌息带粘连或者听力存在问题,都会导致宝宝不说话。有些疾病也会影响宝宝说话,比如脑瘫。家长如果确定孩子存在生理问题,一定要尽早治疗。
常见原因三:心理原因
有些宝宝明显厌恶说话,家长要顾及到这类宝宝的需求,并且用宝宝习惯的交流方式交流,如果不这样,宝宝会减少和家长的交流,自己想要什么也会自己满足自己,自己做不到就放弃。不要感觉孩子这样是独立自强,这会为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
常见原因四:语言环境
孩子需要适合自己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如果语言环境过于单一或者过于复杂,都不利于孩子学习语言。
很少和孩子说话或者和宝宝说话的人比较少,语言环境过于单一,宝宝说话会晚。如果家中人口音交杂,方言、普通话甚至是外语交错,会让孩子理解不到位,影响孩子学习说话。
宝宝说话晚,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排除生理原因,找到孩子开口晚的原因,然后加上合适的小妙招,一定会让宝宝享受和家长用语言交流的快乐。如果孩子因为生理原因,那么帮孩子尽早治疗,也会让孩子早开口。
- 听说读写 培养说话有助于发展智力
- 养育百科 不可思议!胎宝宝五个月就能“说话”
- 听说读写 如何让宝宝说话更清晰
- 胎教 准妈妈要多和小宝宝进行“胎谈”
- 保健护理 孩子大舌头 舌带到底要不要剪?
- 早期教育 怎样教导孩子学科学
- 母婴用品 正确教导宝宝玩玩具,学与玩同时进行中
- 早期教育 教导儿童阅读还有很多方法